背景:
 : : 首页  校友文苑

湖师叶脉百年盛 (上) ——回忆父亲半生轨迹,科学民主成就郑凝

[日期:2016-05-24]         阅读:30 [字体: ]

  按照中国文化习俗,2014年是我即将开始迈入八十岁人生的新起点。忆往昔,父亲郑凝在湖州创立官办新学:钱塘道第三师范讲习所。到如今,自己亦为高等教育奉献四十年,儿孙满堂,屋盈书香。
  郑凝 (1889-1968),字亮存,浙江黄岩人。他一生追求共和立宪,信奉科学民主。我作为他唯一在世的子女,帮父亲实现了的,也仅仅只有教书育人、家学延绵的宏愿之一。具体而言,我自上海外国语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高等教育,历任上海科技大学、上海铁道学院、上海同济大学教师。我儿子从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后,25年前开始在上海交通大学任教,继而担任过纽约大学西奈山医学院博士后教学研究和临床实习医生导师。我孙女三年前从竞争最激烈的哈佛大学荣获数学系和经济系双学位。期间,她一直继承书门家风,为上海中学生家庭和纽约新移民家庭,提供公益性的升学辅导。
  在完成父亲百年树人心愿后,我在退休以后也一直思考,我家的书香传承,其实代表了100年前辛亥革命仁人志士的集体意愿,整理和反思其中的历史蕴意,才是真正具有社会价值的人生积累。为此,2014年丹桂飘香的季节,我们终于来到融合了百年前钱塘道第三师范讲习所新学基因的湖州师范学院。我们主动提出,愿为增强学生素质、提升教研层次,分享我家的微薄经验。
  几年前,新华社在纪念辛亥革命百年盛典期间发布了大量珍贵史料,从国家层面肯定了共和先驱的历史贡献。其中,以上海为基地倡导共和的湖州活跃分子约三十多位,占据了当时同盟会同仁的一大半,包括陈英士、杨谱笙、俞寰澄、庞青城、王一亭、陈果夫、陈立夫、沈翔云、姚勇枕、周佩箴、周觉、许政、王立三、莫永贞、郑凝、汪汝琪、周凤岐、朱家骅、陈其采、朱五楼、沈联芳、温选臣等。
  他们的时代先声从上海发出,曾经多次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总结他们每个人的一生经历,其实都是一项史料丰盛的历史课题,一本价值无限的人生教科书。这方面的工作,在动荡的过往岁月中,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耽搁了。现在时不待我,每一位在世的后人,特别是家乡的研究者,历史赋予我们用心整理、传承后人的义务与职责。
  生逢其时,文明洗礼郑凝出生在浙江黄岩五部乡间的一个耕读人家,其青少年时期,正值中国社会从封建制度转向现代文明的历史转折点。清光绪三十一年 (1905年),大清帝国举办了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之后,隋朝大业元年 (605年)开始实行的中国书生官员选拔制度,终于在经历了1300年后,宣告终止。
  接下来,作为继续鼓励青年人才培养和社会上升的官方通道,大清开始提倡官办现代学堂,取代过时的科举制度。光绪三十二年 (1906)五月,浙江巡抚张曾奉准以省城杭州的贡院旧址,改建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春落成,四月开学。
  当年,浙江省有超过一万名符合招生要求的青年学子参与入学考试。结果,这所当时全省,乃至全国也算得上最先进的现代学堂,仅择优录取了几百名优秀生。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设优级师范选科、初级师范简易科和体操专修科,前者学制3年,主要培养中学教师,后二者学制二年,以小学教师为培养目标。初级部430余人,高级部 (优级选科)220余人。
  郑凝是幸运的,最终成为这所现代学堂的一名学生。人生际遇有时就在一个节点、对个人命运起了决定性作用。天资聪慧的郑凝在优级选科主攻数理格物,其老师、同学中包括沈钧儒、经亨頣、許寿裳、周树人、沈尹黙、夏丐尊等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科学文明的洗礼、民主宪政的教诲,为郑凝的青年时期烙上了深刻的时代标记。其社交朋友圈的建立,也为未来的有所作为,夯实了稳固的基础。
  热血青年,立志共和1911年,武昌起义一声枪响,终于将酝酿已久的共和国旗帜,插满了中国大地。此时,21岁的郑凝正好从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优级师科毕业。在担任了省内几所中学教师的历练之后,饱受孙中山先生学说和同时代其他先进分子有关共和立宪思想洗礼的成熟郑凝,已经不再满足在三尺讲坛上指点风云。
  民国初年,全国各地将成立于清末年间的省咨议局,纷纷改设临时议会,随后再确定为省议会。按临时宪法规定,下列国民拥有选举权:凡有中华民国国籍之男子,年满二十一岁以上,于编制选举人名册以前,在选举区内住居满二年以上,具有下列资格之一者,有选举省议会议员之权: (1)年纳直接税二元以上者; (2)有值五百元之不动产者; (3)在小学校以上毕业者; (4)有与小学校以上毕业相当资格者。
  宪法同时规定,省议会候选人条件为:凡有中华民国国籍之男子,年满二十五岁以上者,得被选举为省议会议员。省议员三年一届,每年7月日开始竞选,历时一月,八月选举结果出台。对选举权及被选举权也有中止的规定: (1)现役陆、海军人及在征调期间之续备军人; (2)现任司法官吏; (3)现任本省行政官吏及巡警、僧道及其他宗教师,至小学校教员各学校肄业生,选举区内办理选举人员———监察员不在此限———承揽本省工程之人及承揽本省工程之公司办事人,则均停止其被选举权。
  从上述条件来看,当时担任一名省议员,必须承担多重义务,放弃许多个人利益,对候选人自身的要求,甚为严格。此时有志报效国家的郑凝,首先放弃了拿国家俸禄的官立中学教职,回到故乡黄岩筹备竞选省议员公职,立志在更大的政治舞台上,为国家、为民众,也为自己,施展求学期间从中外文明知识的获得过程中立下的宏图大愿。事实也正如郑凝所判断的,当时远在被天台山崇山峻岭所阻隔的浙东沿海小城,风气未开,信息缓慢。而对郑凝来说,再次证实了广为人知的青年励志名言,有志者事竟成。在家人、朋友的支持下,1914年,刚刚年满25岁的郑凝,在浙江省第二届省议员竞选中,一举获得圆满成功。
  反对洪宪,留洋取经事实上,中华民国从诞生一天起,就事事坎坷。自从孙中山弃位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以后,袁世凯就在幕僚的蛊惑下,私心萌动。1915年末,袁世凯终于打出洪宪皇帝的复辟旗号,对各地民主共和人士,大打出手。
  面对困境,郑凝和许多同盟会员和坚持共和宪政、反对封建独裁的仁人志士一起,一方面渡洋赴日,保存先进实力。另一方面借机游学海外,学习西方先进科学与人文理念、知识。郑凝投考明治大学法政专业,着重研习有关现代法律与管理思想的技术与途径。当时的日本,代表了世界先进的科学、人文阵营。这段留洋经历,对郑凝日后实务理政、救国,起到了开阔眼界思路、投身改革实业的加油站作用。
  短命的洪宪闹剧不到100天,袁世凯命归西天。郑凝与同盟会战友,再次回到浙江实施救国目标。

 

 

 作者:上海同济大学外语学院古稀老人 郑慧霞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