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 : 首页  校友文苑

初创体育科追忆

[日期:2016-05-25]         阅读:31 [字体: ]


  恢复重建 学科诞生1977 10 12日,国务院批准教育部 《关于1977年高校招生工作的意见》,决定举行 “文革后第一次统一高考招生。浙江教育厅于1978414日发文批准在湖州师范学校的基础上,恢复重建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校暂名:浙江师范学院湖州分校。首批招生的专业有数学、物理、化学、体育四个教学学科,学制为三年。
  体育科是创建的首批专业学科之一,我既是体育科创办的负责人,又是创办具体工作的经办人。当初,浙江省唯有杭州大学和我校招收体育专业,我校计划招一个体育教学班40人。因为当时社会上聚积了应届、往届共十多届高中毕业生,报考体育专业的学生很多,所以生源非常丰富,录取工作非常顺利。我去杭州招生,圆满地完成了招生任务。
  按照学校入学通知,应在当年520日报到注册开始上课,但是,那年正遇上四年一次的省运会,嘉兴地区体委要求在我校体育专业新生中挑选运动员加入地区代表队参加省比赛。因此,我校体育科的新生比其他学科提前半个月于197855日报到。我是第一个走上讲台上课的老师。
  条件简陋 艰苦办学经过了十年 “文革的折腾,我国的人才出现严重断层,当时恢复重建高校都是匆促上马。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都没有成熟方案,一切都在边实施、边完善的过程中进行。我们借鉴了杭州大学体育专科的教学计划,结合我校的实际条件,开设的课程有基础理论课、体育理论 (体育概论与学校体育)、运动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等。同时,为适应社会需要,还开设工具课:大学语文、大学英语等。学校当初条件非常艰苦,处于有校无园,有操无场的尴尬局面。学生进校了,运动场地只有二个篮球场和一付露天双杠。在无奈之中,运动技术课只有借邻近的人民广场的田径场和毛竹搭建的简易体育馆上课。开设的术课有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体操和武术等。
  师资匮乏 广纳贤才学生进校了,课必须要上。解决老师缺乏的难题非常急迫。当时学校在编的体育教师唯有我与陈胜龙两人,社会上有关师资也相当缺乏。学校千方百计从校外调来了吕秀华、嵇惠芳两名女教师。同时,我赴杭州大学体育系在毕业生中要来5名工农兵大学生(费永康、沈激流、范浦兴、吴志慧、张慧华),又到湖州市少体校聘来张仕国、高传珍二名教练员当教师。再与有关单位接洽,在退休老前辈中挖掘人才,发挥余热。聘了少体校原校长方中矩和湖州中学退休体育教师周宝璋、市妇幼保健院退休医生车文山当教师。另外,我们还聘请校医务室负责人叶玉英担任运动医学、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课程的教师。在外聘老师的帮助下,燃眉之急得以解决。
  教书育人 桃李芬芳自从一九六六年停止高校招生以来,已有十多年没有统一高考招生了。全国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使社会上年青人圆 “大学梦的愿望犹如开闸的洪水,喷涌而来,正应验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景象。当年全国考生八百多万,但高校只招收二十几万,录取率仅为百分之三,可见能够进入大学读书的都是社会的精英。况且,因为当时是第一次高考,全国没有统一的教材和复习资料,考生根本不知道高考的题目是哪些类型,如果死记硬背只能瞎子摸在稻田里,根本无济于事。考生凭的就是真功夫、真本事。再加上是第一次高校招生,录取条件的制订还不尽科学合理。因为种种原因,有些优秀的考生未能上重点大学和一般本科,从而被我们这样的专科学校招收进来。对于我们来说,就像是捡到了金元宝。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教师最大的欣慰。对这批学生我打心眼里高兴。他们的刻苦,他们的钻研,完全发自肺腑,学习动力完全来自内心。据77届、78届两届共78名学生毕业分配情况的不完全统计,有10人在杭大、浙师大、绍兴文理和我校担任教师,另外大部分毕业生分配在全省各个中学成为教师骨干,还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已相继走上各级领导岗位。如品学兼优、运动技能出色的徐桂宝、徐宏伟等。徐桂宝是湖州市女子羽毛球冠军,她所创造的女子跳远校记录保持了三十年之久。徐宏伟、鲍杭安是原嘉兴地区篮球队的主力,徐宏伟还担任地区篮球协会的副秘书长。张令军、汤勇敢是地区排球队的主力。夏中舟在校运会跳高比赛中越过了197的横杆。当时这么简陋的条件下能出这样优秀的运动成绩,是我们老师的骄傲。
  当时的艰苦条件和现在的体育学院相比,真是天壤之别!由于学校无法解决运动场地的问题,体育专业于 1985年停止招生,直至1997年搬迁至新校园才恢复体育招生。
  往事如烟,体育专业初创时期的甘与苦,对于古稀之年的我,值得追忆,值得回味,犹如一坛醇香隽永的酒。(校史研究室供稿)

 

作者:李汉泉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