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 : 首页  校友文苑

我与湖州师院的不解之缘(下)

[日期:2016-05-30]         阅读:30 [字体: ]

   湖州师范学院的前身是嘉兴师范专科学校,因为嘉兴湖州本属一个行署,而行署所在地不在嘉兴而在湖州。我是浙江义乌人,1979~1983年就读于南京大学历史系,与湖州师范学院本无瓜葛。但是机缘巧合,风云际会,最后竟让我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师院人。
  上大学回家路上邂逅嘉兴师专陈泗芬老师。1981年寒假回家途中,乘坐火车从南京到义乌必须在上海转车。在上海火车站候车时,偶遇一位中年教师,文质彬彬,温文尔雅、热情大方。交谈中得知他叫陈泗芬,在嘉兴师专中文科 (那时不叫中文系)工作,而且是我的义乌老乡。他告诉我,嘉兴师专其实不在嘉兴,而是在太湖之滨的湖州,是一所很不错的高等学校,希望我有机会去湖州看看。那时的火车很少,正常班次买不到车票 (票价也相对较高),只好乘坐加班车 (大棚车,车费便宜一些),这种车没有坐位,只有地铺。一路上他跟我谈了许多,从个人理想、毕业志向到人生百态,谈得十分投机,使我这个初出茅庐的青年大学生茅塞顿开。路上有这样一位同乡兼师长相伴,让我大开眼界。这让我对嘉兴师专有了第一次感性认识。19837月,我大学毕业分配到嘉兴地区人事局,地点就在湖州。来到湖州后,地区人事局早已把我的档案交给嘉兴地委党校。那时我感到莫名的失落,一是本想分配到杭州工作未能如愿,阴差阳错地来到了湖州;二是本想做机关工作 (特别想进公检法系统)没能做成,只能当一名最不想当的老师 (大学毕业前老师让我们个人填报志愿,有三个选项:机关、科研、学校。我前两项打勾,后一项未打勾);三是因为党校不在湖州城里,而在城外10多公里外的郊区三天门,荒郊野外,人地生疏。真有点万念俱灰的感觉。报到前夕,闲得无聊,我想起了两年前在上海认识的陈泗芬老师,按照他留的地址专程拜访了陈老师。他认为进地委党校教书是不错的职业,鼓励我好好干,一定会有出息。
  在市委党校工作期间拜访了湖州师专程民老师。来到湖州后,我在嘉兴地委党校 (几个月后改名湖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当老师。当年我们教研室还有一位女老师名叫沈慧,毕业于杭州大学历史系,与我属于同一专业。他先生叫程民,1983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学院 (今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就在湖州师专中文科工作。他们家就在湖州师专内部宿舍,记得好像是有名的红房子。有一次,沈老师带我来到他们家,程民老师亲自下厨烧菜招待我。我清楚记得程老师为我烧了一条红烧鱼。饭后他们带我参观了湖州师专校园。程老师告诉我,湖州师专是一所硬件不硬 (校区面积只有37亩,属于袖珍型学校,而市委党校却有137亩),软件不软 (教学科研水平不低)的学校。使我对这所学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没想到20年后我们两人还有一段精诚合作共同服务人文学院的佳话。程老师在工作上,尤其是思维方式上对我帮助特别大,他清晰的工作思路、严谨的工作作风、无私的工作品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参加湖州市科社学会结交了湖州师专政史科的朱健安老师。198511月,工作两年后,湖州成立科学社会主义学会,我参加了该学会的成立大会。在这个会议上,认识了湖州师专政史科的朱健安老师。他渊博的学问、儒雅的风度深深吸引了我。朱老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共运史专业,毕业后分配到青海师范大学工作了很多年。因为是浙江人,故土难离叶落归根,当时刚从青海调回浙江不久,就业于湖州师专。他还担任了湖州市历史学会的会长。以后多次与朱老师一起参加浙江省与湖州市科社学会的各项活动。凡历史学会开会,朱老师都会邀请我作为嘉宾参加历史学会的活动。上世纪 90年代中叶,我仍在湖州市委党校工作,在我评副教授过程中,朱老师给予我很多指点与帮助。(


  参加湖州师专职称评定工作相识了蔡清江书记。我在湖州市委党校评上讲师后,连续三年应邀参加湖州师专的高级职称中评委。当年省里有规定,中级职称湖州师专可以自行评定,高级职称必须到省高评委评定,但材料送高评委前,学校必须组成中评委进行第一轮推荐。学校中评委必须有外校教师参加评审,以示公平公正。当时湖州师专中评委主要请了三个外校的教师参加,一个是湖州教师进修学校的唐至兴老师,一个是湖州电大的柴葵珍老师,一个就是湖州市委党校的我。当时师专校长是徐青教授,党委书记是蔡清江老师。师专的领导平易近人,与人为善与严格按规则办事的做法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蔡清江书记,平易近人,亲切和蔼,平时能与老师学生打成一片,对我们外校老师特别热情与照顾,真是一位有口皆碑的好领导。师专老师的科研水平当然比我们高得多,有的老师已经著作等身,比如沈泽宜老师、朱健安老师、胡世明老师、钱威老师、葛伟宽老师等等,我都在中评委上投过票。
  调动工作时结识了湖州师范学院社科部主任熊晓红老师。在党校工作认识了许多湖州师专领导。那时到党校学习的师专领导有学校党委副书记徐鸿炫老师、办公室主任周家健老师、团委副书记徐新老师、学生处长钱学芳老师、学生处副处长朱全德老师等。有时市里召开有关理论研讨会,也会遇到这些老师。在党校学习后,他们都成了我要好的朋友。湖州师范师专成教学院院长余剑林老师还请我给师院成人教育班讲了一些课,比如成人高考历史复习课等。
  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我在党校工作遇到了一些个人挫折,正在想办法调动工作。恰好湖州师范学院(1999年由湖州师专升格为湖州师范学院)学生处副处长朱全德老师在党校学习。我就把自己的求职简历交给了他。他说,学校刚刚去年升本,很需要像我这样的老师,他把我的材料转给了学校人事处长沈建民老师,沈处长又把我的材料转给了师院社科部主任熊晓红老师。第一次与熊老师相见是在2000年暑假里。她靓丽的外表、诚恳的态度、不俗的谈吐、求才的渴望、亲切的话语都让我有如沐春风之感。熊老师对我的材料很满意,对我的遭遇很同情。她说,我们社科部一共只有9位老师 (二个月后湖州卫校并入湖州师范学院,社科部老师增加到 11位)。
  在社科部教师中,副教授只有一位 (熊晓红老师),硕士研究生也只有一位 (王国银老师)。熊老师告诉我,如果我调到师院,咱们社科部硕士翻了一番,高级职称老师也翻了一番。在我人生遇到低谷时,这样的话听得让人心醉。毕竟被人需要也是一种幸福啊!他的先生陆菊良当时也在市委党校学习,没少在熊老师那儿给我美言。那时我虽然还有几种选择,但熊老师的热情、体贴、知人善任让我义无反顾地奔向湖州师范学院。听说,在2000年暑期湖州师院中层干部学习会上 (在安徽九华山),姚成荣书记拍板同意调我到师院工作。20009月,我终于如愿以偿,成为师院大家庭中一员新的老兵。
  来到师院后,由于学术环境与人文环境都比较好,个人的潜能得以挖掘。在圆满完成各项教学任务与从事党务工作之余,科研上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在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理论前沿》、 《深圳大学学报》、 《同济大学学报》、 《浙江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其中30多篇在省级理论研讨会上获奖。出版著作2部,完成省部级或市厅级课题20多项。2004年顺利晋升教授。2002年起走上学院中层领导岗位,先后在人文学院、法商学院、外国语学院、社会发展学院和社会发展与管理学院做了一些党务工作。2007年被评为湖州市十佳理论工作者, 2009年湖州市五个一批优秀理论工作者,2011年被评为浙江省科普先进个人。

                                                                                     作者:虞文清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clh | 阅读: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