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提笔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家门前的落叶告诉我,我已经在湖州师院的教师岗位上已走过了二十个春秋。1995年的秋天,我带着一份崇敬走进了教师队伍,也渐渐地理解了它的内涵,教师是非常平凡的、普通的。就如一颗小小的铺路石,也许只是社会中的沧海一栗,大多数的老师,都只是默默地在自己的岗位上,燃烧尽了自身全部的光和热,再悄悄地退下了,没有惊人的事迹,没有辉煌的成就,犹如一块黑板,曾经写满了神奇,最后擦去的都是功和利。 积跬步至千里 积小流成江海 我刚留校时在学校党委宣传部工作,我更多的是以编辑助理的角色从事校报编辑工作的,回想与湖州师院报 (1999年前叫湖州师院专报)朝夕相处的五年时光,历历在目。在中学时代,我是不善于也不喜欢作文的,当时老师布置的作业中作文是最后完成的,而且常常绞尽脑汁。就在湖州师院政史系的第一个学期,系里安排了撰写调查报告的任务,我还清楚的记得,我认真的进行调查后,写了一篇关于农村学校改建方面的文章,这篇 《可喜的变化》一举在系里获得唯一的一个一等奖,并生平第一次使自己的文章在校报上发表,手写稿变成了铅字,甭提有多高兴。这张师院报我至今还收藏着,就这样与师院报结下了不解之缘。几年后,我也深深地爱上了这份工作,我喜欢思考,喜欢写作,喜欢编辑,不把作文当做自己的负担了。 在宣传部工作的时间里,我和许多同事同学不仅做过校报编辑,还干过广播播音等工作。或者说,母校也为我们创造条件,培养了一大批宣传骨干和文艺精英。他们很多现在是著名的作家,有造诣的报纸编辑,有名的播音员和主持人;有很多时常出现在报纸上,领奖台上,群英会上,电视屏幕上。当问起他们的创业经历时,他们都会说的一句话就是:认准一个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每一步。 我爱自己的母校,爱美丽的家乡,爱伟大的祖国,更热爱朝气蓬勃的生命。那种深深地爱国主义情感时常鞭策我不断开拓进取勇往直前,这也是源于校报上刊登的一篇政史系朱健安教授的文章 《国旗下的讲话》,他号召我们每一个青年朋友朋友心中要装有三张地图:家乡地图、中国地图、世界地图,每一位青年朋友都要志存高远、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对祖国有用对人民有益的人。这其实也告诉我们万事要从小事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在与校报相伴的时间里。它似乎让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兴趣的养成可能是在不经意间形成的,但要在某一领域某一方向有所成就有所造诣,那就必须认定一个目标,持之以恒,为之付出长期的艰苦不懈的努力,深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起始于辛劳 收结于平淡 在得与失这一人生的天平上,除了老师,也许其他的职业都不能划上等号,也只有老师,才能真正地实现得与失的平衡。教师精神上的富足是局外人难以体会的,当学生围坐在您的身旁问这问那的时候;当节日来临,铺天盖地的短信向您表示祝福的时候;当毕业生在自已的岗位上有所成就,盛邀去府上一聚的时候……莫名的满足感油然而生。 2001年在艺术学院担任总支副书记时,我有这样一位学生,他叫小寒,也是我校求真学院第一届美术班的班长,现已毕业十一年了,每逢过年过节,他都给我发来表示祝福的短信。就是今年二月的一个晚上,他给我打电话,主要是询问我校校庆节的具体时间,说一定要来母校看看。我问了小寒现在的情况,他还不好意思说,但结果确实让我非常的高兴。他现在已经是海盐县美术教研大组的组长,学校的中层干部,去年被破格评上了高级职称。该班同学在就业过程中,恰逢海盐教育局大量需求中学美术师资,我就带着小寒他们班5位同学,到海盐各中学与用人单位接触、洽谈、面试,最终有4位同学留在了海盐工作并任教至今,电话里他还对学院的牵线搭桥铭记在心。还有一位经常旷课的女生,叫小李,在对她进行了多次的教育后,小李意识到了自已的错误并写信给我,至今还记得其中的几句:沈老师我对不起您,我彻底知道错了,请给我一次改过的机会,我想继续学习,我想好好学习,再不给您丢脸了,请您想信我。 工作二十年来,象这样的大学生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读到同学们这些发自肺腑的声音,我常常为他们取得了成绩、改正了缺点而欣喜,学生的成就就是老师的成就,学生的快乐就是老师的快乐,学生的进步就是老师的进步。当教师的满足感、幸福感不就在于此吗?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我们的事业是常青的。我们的生命在学生身上延续,我们的价值在学生身上体现。 我无悔于我的选择,在这三尺讲台上,阅历春秋,辛勤耕耘,用我的爱心、诚心、细心、耐心、操心去换取学生的开心,家长的放心,祖国的振兴!最后,让我以陶行知先生 “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大声地说出一句话,永远挥之不去的是师院情结,做一名永远的师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