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理582班张德明
我在1956年考进了湖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又包送进了湖州师专,师专毕业后留在学校工作两年。1962年因为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湖州师专停办,我被分配进入湖州织里中学工作二十二年,在1984年调到南浔中学工作,直到退休。回忆在母校七年的学习、生活、工作中使我浮想联翩,回忆起这些难忘的经历,真是让我感慨万千。
(一) 母校 秀
我的母校湖州师范,座落在湖州市中心的天宁巷,当时教室不多,一幢办公楼,一个大礼堂,一个小礼堂。学生寝室在百家楼。另外还有图书馆,但图书也不多,还有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练琴室、理化生实验室,仪器设备也不多。体育设施还可以,大礼堂里有体操器械,内操场不大,有篮球场、排球场也可作羽毛球场,沙坑等。外操场就是现在的人民广场。虽然母校不大,设备简陋,但是老师教育水平很高,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也高。在我的记忆中周凤鸣老师的汉语教得很好,教拼音字母,普通话也标准;韦品瑚老师教数学,由浅入深,循循善诱,启发学生思考。韩耀宸老师的数学教学法,郑公慰老师的教育学,蒋建樑老师的心理学,黄蓉森、杜希范老师的音乐课,周宝璋、何志泉老师的体育课,张苕生、林伟楠老师的美术课等都教得很好。老师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以正面教育为主,蒋建樑老师的心理学课往往排在上午第四节,同学们没精打彩,肚饥咕咕,讲到条件反射,提到红烧肉好吃时同学们马上兴奋起来。又如张苕生老师不但教画画,手工劳作也教得好,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做的小型木书架一直在工作中使用,做的水果模型十分相像,可以以假乱真。体育课老师讲好理论后自己示范,然后保护学生一个个指导,直到教会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也很活跃,内操场篮球、排球比赛,经常进行班际比赛,沙坑边蔡树贤、余奎寿同学的跳高经常吸引很多同学观看。外操场的长跑短跑练习也很热闹,姚玉熊同学的跨栏大家都很关注。我在的592班,除了体育锻炼以外,非常突出的是课间和休息时间,教室里各种乐器奏响,悦耳的歌声和当时流行的锡剧《双推磨》,沪剧《罗汉钱》不时唱响,同学们十分开心。伙食是免费的,八人一桌,由桌长指定同学轮流分菜,虽然吃得艰苦,但也能吃饱,看菜吃饭,现在看来觉得苦中有乐。当时学校练琴室是风琴很多,钢琴很少,我班章兴良、程建础两位同学上午课程结束,拿着练琴曲直奔钢琴室,自己的中午饭菜请同学代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在音乐上确实与众不同。附上程建础同学作词曲的《难忘这美好时光》。学校管理也是井井有条,对各班级的纪律卫生要求也很严格,开展检查评分的红旗竞赛。我班也常得红旗,记得有一次592班和593班积分相等,两班合领一面红旗,我与窦云珍同学同时上台领红旗,大会上引起大家拍手轰堂大笑,结果一面红旗挂在两个教室中间的走廊上。学校为了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记得师生到白雀乡双井嶺开荒种地,开办农场,师生轮流去劳动,劳动中十分辛苦,当时摇粪船的同学更辛苦,挑粪上下船,往往身上衣裳、裤子、鞋子染上粪便臭味难挡,我在同学中年纪较大,个子也高,重活脏活总是轮到,同学间互相支持,努力完成学校分配的任务。李苏卿老师写了一首有名的《小篷船》,我还记得《小篷船,装粪来,惊飞水鸟一大片。摇碎满河星,摇出满囱烟。小篷船,装粪来,橹摇歌响悠悠然。穿过柳树林,融进桃花山》。李老师以劳动乐观主义精神美化了我们的艰苦生活,当年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勤工俭学方面做出了成绩,1959年全国勤工俭学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专设湖州师专教育成果展览馆,成为全国勤工俭学的先进典型,受到了国务院的奖励。现在看来当年的母校硬件、软件都不够办大学的条件,但是由于师生的共同努力,创办起来逐渐发展壮大,真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后来嘉兴师专并入湖州师专建成嘉兴师范学院,各种条件逐渐好起来。在我看来母校秀,秀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好,母校秀,秀在领导教师教育有方;母校秀,秀在师生团结艰苦奋斗,心情舒畅。
(二)桃李妍
我在母校读书进了三个班级学习,1956年春考进湖州师范速师甲班,1956年下半年考取湖师592班,1958年包送进入湖州师专数理582班。六十多年来母校培养了我们,而我们的许多同学都十分优秀,这是因为母校培养了我们艰苦朴素、勤劳勇敢、勤奋好学的精神,使我们在人民教师的工作岗位上尽心尽力,做出了成绩。由于时间跨度长,平时接触的同学不够多,只能把我知道的同学一些事迹片面地介绍一点,速师班的杨友宝同学,毕业后分配到湖州一中工作,后来参军,转业后在湖州市委党史办公室主任的岗位上退休。周济民、许永菁、曹凤鸣等同学一直奋斗在农村小学工作岗位上。吴惠芬同学在湖州师专文史科毕业,应该有机会进入湖州的中学工作,但她一直战斗在小学教育工作岗位上,我觉得中小学工作同样平凡,同样重要,应该同样受到尊敬。有一次几位同学相约到安吉看望胡全根同学,他几十年来一直奋斗在安吉农村中小学,他的夫人子女都是农业户口,现在年老了子孙满堂,在农村享受着天伦之乐。当我们到他家时,全家人出来热情招待,饭后胡老师陪伴我们在农村竹林里走走,碰到好几位农民称赞胡全根老师教育得法,培养他们的子女成才,受到大家的尊敬。许多同学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我们班不乏优秀人才,周荣宝同学为湖州教育工作做了大量好事,在湖州市教委副主任的岗位上退休,他在湖州二中,教师进修学校,市教育局教研室等岗位上做出了成绩,是湖州市劳动模范,湖州市人民代表,受到人们的尊敬。尤家琦、姚人寿、吴遗清、陈汉球等同学为嘉兴市高等教育工作作出贡献,蔡文元、刘伯雄、骆汉祥、章兴良、虞起发等同学在教研室、教师进修等工作岗位上做出了成绩。徐钻行同学在嘉兴市高招办主任的岗位上退休。在学校勤工俭学岗位上做出成绩的有桐乡一中的徐恂如,新市小学的陈洁,南浔区中心的钱铭九,南浔中学的邹连根同学。在中小学领导岗位上退休的有桐乡洲泉中学校长金祖鑫,湖州一中党支部书记陈明明,嘉兴的有邬金标、沈震远,海宁的周永泉,临安的朱政元等。
桃李妍不但我们的同学优秀,而且我们的学生也很出彩。在2017年7月的某一天,我与老伴在家看电视,在湖州新闻里播放着鱼塘养殖专业户为天气炎热鱼塘鱼儿发病而忧愁,突然映出了湖州市淡水鱼养殖专家劳顺健正在鱼塘边指导如何度过难关。啊!劳顺健不就是我们在织里中学工作时教过的校友吗?我们的学生正在各条不同战线上为人民服务。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湖州马路上遇到了褚玉明同学,他是原来织里中学的优秀学生,多年不见十分亲切,得知他现在母校工作,既是学院领导又是专业教授,真不简单。去年我们老校友返校活动,受到母校领导师生的热情招待,沈国丰代表母校领导接见了我们,他是我在南浔中学工作时的优秀学生,我们见面十分高兴,亲切交谈中得知他的哥哥沈国华在北京教育部工作,我为他们兄弟俩取得的成绩而高兴。一次在华联超市购物碰到织里中学校友王坚同学,多年不见十分高兴,他拉着我的手要我到他家去玩玩,他的母亲和夫人热情招待了我,王坚讲了他海归经历和现在在母校工作情况、家庭情况。当我知道我们的学生曹枫、蒋培余等都在母校工作,而且都很出彩。桃李妍母校的学生不负老师的教导,我们现在都过着愉快的退休生活,桃李育桃李,我们培育的桃李都很出彩;桃李妍现在母校的老师培育的桃李一代又一代万代常青。
(三)师生情
湖州师范592班已经举办大型同学会十次,现在在湖州和南浔的同学不定期每年欢聚几次。湖州师专582班也举办十次大型同学会,现在因为分散在全省各地,而且已经年迈,有的已经行动不便,只能在微信或电话联系。
我们怀念母校首先怀念母校的老师,我们在学生时期老师像父母一样关怀我们,我们的同学像兄弟姐妹一样的亲切。两个十次大型同学会,常邀请我们的老师参加。老师们总是语重心长教导关怀我们。我们的班主任韦品瑚、梅孝坤、顾树蕊和校领导刘杰等到会时总是十分亲切、关怀备至。2008年的一次同学会上刘杰书记唸了他写的两首诗词献给数理582班同学。“岁月匆匆幻风云,友谊根深心连心。湖城一聚情切切,两鬓染霜又逢春。”“五八春月兴师专,挥手之间五十年。师生同舟沐风雨,红专道上杨风帆。当年阳光雨露润,今日青松立高山。敬祝同学晚霞好,扬鞭奋蹄跨千年。”史洪振老师因腿伤不能赴会,同学会派代表去他家看望,师生见面大家欣喜若狂,临别摄影留念,师生情深其乐融融。我们都已是耄耋老人,我们的老师一个个离世,剩下了了无几。想到这里有点伤感,但是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我们以怀念感恩的心情回忆往事,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的学生对我们也是十分热情。有一次织里中学的几位老师去湖州洋西玩,洋西中学原党支部书记吴骏麟问起他的老师吴遗清、陈汉球的情况,并说如果他们来湖州一定要告诉他一声,大家聚聚。师生情是我们怀念老师辛勤教育的感恩之情,师生情也是在艰苦环境下我们回忆一起奋斗的激情;师生情也是我们和学生一起相聚时泛起的幸福感情。
感恩母校首先要感恩我们的老师,他们的谆谆教诲和教育教学的好方法为我们终身受用,感恩母校是母校把我们聚在一起学习生活,同学情深像兄弟姐妹一样,退休后还相互关心照顾。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592班、582班两个班进校时不到100人,其中有十位同学五对成亲,他们几十年夫妻恩爱,白头偕老。感恩母校,看到母校的发展,鼓舞人心,多次回母校,母校师生热情接待深感欣慰。
愿母校兴旺发达,越办赿好!愿母校老师勤奋努力,为祖国多培养高级人才!愿母校学子像朝阳一样学业有成为祖国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