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生,湖州师范学院2006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现为浙江师范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出版专著3部,译著1部,合著3部,主持省部级课题5项,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在《高等教育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等杂志、报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荣获第十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4年)、浙江省第二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二)(2019年)、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青年奖)(2020年)。入选浙江师范大学“名师培育计划”(2020年);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高层次拔尖人才(2020年);浙江省第五批之江青年社科学者(2021年)。
2002年的夏天,远在江西的刘爱生惊喜地收到湖州师范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从那一刻开始,刘爱生的人生轨迹就沿着他未曾想过的方向,一步一步向前展开……

▲2006年班级毕业留念,第三排右一为刘爱生
刘爱生出生于江西余干一个沿河的闭塞小农村。开学时,他转了三次火车才来到湖州——一个之前未曾出现在他生命里的陌生地方。报到那天,他没有带够钱,是教育系主任傅小悌老师领着他走绿色通道,让他着手申请助学贷款。在刘爱生印象中,他似乎永远是一副憨态可掬的模样。

▲刘爱生出版的专著
初到湖师,刘爱生经历了许多难忘的瞬间:他曾误将两位同学视作父子,每次遇见他们,总是给予特别的尊重,结果闹了个大乌龙;在军训期间,他每次见到来视察的“班主任”都会感到紧张,直到很久以后,他才惊讶地发现,那位“班主任”不过是比他们高一级的学长。时光荏苒,这些曾经的糗事如今也成为了温馨的回忆。
慢慢熟悉大学生活后,除了教室,刘爱生最常去的就是学校新落成的图书馆。在上大学之前,他不知道书居然可以多到要专门建立一幢高楼来摆放。每次到图书馆,他都会心花怒放。

▲毕业前夕摄于胡瑗广场,左三为刘爱生
大学四年,刘爱生并未刻意追求排名或成绩。他投入大量时间学习英语和阅读各类书籍。到了大三,许多同学开始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他几乎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考研的行列,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备考之路。他选择了浙江师范大学作为目标,得益于平时的知识储备和充分的考研准备,他成功上岸,成为教科院成立以来第一个研究生。
除了个人的努力之外,刘爱生还要特别感谢学院的精心准备和帮助。当时复试时,学院特意派了郭月芝老师陪他同行。郭老师一方面向他传授研究生复试时应注意的事项,另一方面向浙师大的研究生导师推荐刘爱生,可谓尽心尽力,让刘爱生十分感动。
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结束后,在命中注定的缘分推动下,刘爱生再一次回到母校,光荣地成为一名辅导员。

▲刘爱生参加活动的照片
工作期间,他遇到了同事王路华老师。王路华老师高超的沟通协调能力、无私的奉献精神深深感染了刘爱生。在她的鼓励下,刘爱生选择继续深造,报考了浙江大学,并顺利地通过了考试。博士毕业后,刘爱生也想回湖州师院工作,但可惜没有对口的专业。随后他便来到了浙江师范大学成为了一名光荣教师。

▲刘爱生的奖状
从2002年入学,到2024年,刘爱生回望这20几年的学习工作生涯,心中有无限的感慨。匆匆的时光里,他从一名农村小伙变成了大学老师,而湖师院也正奋进在更名“大学”的道路上,并越走越坚定。

▲刘爱生参加活动的照片
刘爱生惊然发现,自己的命运与母校是如此的相似。当初是何其弱小,但在祖国母亲所提供的开放的大环境下,通过不断的努力都实现了质的飞跃。在匆匆岁月里,刘爱生和湖师相伴成长,不负时光......
寄语湖州师范学生
祝愿每一位学弟学妹都能珍惜在校时光,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坚持梦想,脚踏实地,在湖州师范学院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